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媒体矩阵城市分站

本站搜索

企业登录 企业入驻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察

低空2025: 我国经济内需提振怎么看?这篇文章讲明白了

时间:2025-01-13浏览量:来源:admin_dklt

  原标题:内需提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10月我国消费增速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升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仍然较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

  当前内需形势怎么看?

  以数观势,向上的力量正在积蓄——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是3月以来单月最高增速。

  1至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前9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今年3月以来首次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前9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

  高频指标进一步验证这一势头。

  国家信息中心监测,10月反映工程建设热度的工程机械开工率较9月提升1.6个百分点,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和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分别比9月提升2.9个和1.7个百分点,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以市观势,市面的回暖更加明显——

  叠加政策发力的“双11”,海外高度关注。

  天猫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京东超1.7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超3万个中小商家成交额增长超2倍;拼多多超40个细分类目翻倍增长……中国消费市场势能再次印证。

  投资,短期是需求,中长期是供给。进入四季度,多地掀起重大项目“开工潮”。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动工、西部(重庆)科学城保障性住房(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提速……聚焦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一批工程项目按下“快进键”。

  政策暖风支撑市面回暖。

  “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当前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3000多万人参与、带动销售超4000亿元——这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直接拉动效应。

  政策带动下,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9.2%、18%、7.4%、3.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前10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60%。

  沿江高铁、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双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江南北,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有力度的政策,追求有温度的发展。

  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下乡入村,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到年底可让450万新市民、青年人住进保障性住房……

  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不仅为经济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支撑,也为质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

  市面上,更多积极变化开始显现。

  看股市,10月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都在1.5倍左右,投资者信心在逐步恢复。

  看楼市,10月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在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增长,房地产市场交易更趋活跃。

  市场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更足。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连续两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落后首次回升。

  一些投资机构研判,中国经济近期的改善是由更强劲的国内需求推动。需求端改善的同时,政策效应正通过经济循环向供给端传导,随着国内订单增加,企业信心加快恢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二)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处于近年低位。

  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从消费看,今年前10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去年全年超过47万亿元。中国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

  “尔滨”火爆出圈,热门游戏带火山西文旅,144小时过境免签让“China Travel”火遍外网,骑行、露营带来户外装备“大比拼”,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备受追捧……消费细分市场上,高潮迭起。

  “中国消费面临危机了吗?”近期,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题为《2024中国消费市场真相》的报告,对关于中国消费的误读作出回应:

  “国内消费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在增长,特别是服务业和旅游业等部分行业增长强劲。”

  从投资看,前10个月民间投资增速同比下滑0.3%,为今年以来最低增速。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3%,高于整体投资增幅近3个百分点,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领域民间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理解中国经济,不仅要看当下数据升降,还要看如何应对挑战、爬坡过坎,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奋进,扎实走好每一步。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这将比2023年增长近七成。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在满足人民对“好不好”的需要上下功夫,内需市场潜力无限、机遇无限。

  培育新引擎。今年以来,从发展银发经济到激发冰雪经济活力,从低空经济“起飞”到首发经济“引燃”,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撬动投资消费,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扩容。

  拓展新空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布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培育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经济纵深空间不断打开。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依然不足,民间投资预期较弱,房地产市场仍在深度调整,物价总水平持续低位运行。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果断决策,一揽子政策协调配合、同向发力,扩内需导向十分鲜明。

  用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下达,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研究提出继续加大“两新”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政策举措,加力扩投资促消费;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更好支持经营主体投融资;

  出台近年力度最大化债措施,提高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将更多资源用于扩投资、促消费、保民生;

  打出“组合拳”降低购房成本、提振购房需求,加大对特定群体支持力度……

  在国计民生关键处发力,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国际机构评价,一揽子政策是为了社会民生好转、地方良性运转、物价和资产价格预期进入正向循环,有利于打通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淤塞点,推动经济再平衡过程更加顺畅,体现中国经济政策思路的进一步创新和突破。

  (三)

  提振内需,必须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之一,如此庞大的规模传递着一个信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展现了其国内市场的深度。”对于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法国《世界报》网站报道称。

  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3496家展商参展,45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超800亿美元……14亿多人口不断升级的需求,与来自全球的技术、服务和商品对接,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持续激发。

  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超大规模市场的成长形成,是中国经济转型最鲜明的印记之一。

  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立足点,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2009年以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已有8个年份超过100%;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内需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

  经济是一个循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居民就业、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循环螺旋向上。

  这是大国经济意义深远的转型——

  2020年4月,面对疫情冲击下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谋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部署。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环顾全球,美国、德国、英国等在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时内需结构均表现出“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特征。

  审视自身,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看需求,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仍在不断扩大,商品零售额位居世界前列,今后还有稳步增长空间;

  看供给,我国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近日著文称,尚未充分激发的总需求,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充分发挥。

  “从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向以国内消费和创新为基础的增长模式转变,是一次根本性结构转型。”这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存在的,但并非无法克服。有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手段,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当前,以总需求不足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承压,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矛盾。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挑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逾百日,着眼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接力推出——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印发、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多地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内需提振路径更加清晰。

  更多新讯号显现新气象——

  首破1500亿件!截至11月17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再创新高。连接千城百业、千家万户,小包裹牵动大市场。

  首破1000万辆!截至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书写新纪录。7月以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连续4个月超过燃油车。转折与爆发背后,是强大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与超大规模市场的碰撞、奔赴。

  新注册15100种!这是前三季度出现的消费新品种。多样化需求牵引供给侧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定有力。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挑战中成长壮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同向发力,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不惧风雨、改革创新的姿态前进,中国经济活力潜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更加笃定。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安蓓、谢希瑶、叶昊鸣)

标签:

联系作者

低空经济报

本类推荐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低空经济报

  • 邮箱:18026288868
  • 手机:18026288868
  • 地址:18026288868
  • 本站信息部分由会员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请您做任何行动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发布者核实确认。

在线留言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18026288868

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经济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3025135号

百家号

微博号

搜狐号

新浪号

网易号

企鹅号

头条号

服务号

订阅号

知乎号

小程序

凤凰号

生意宝

哔哩哔哩

抖音视频

微信视频

好看视频

西瓜视频

腾讯视频

搜狐视频

网易视频

优酷视频

爱奇艺视频

快手视频

总站

江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