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农田到城市商圈,从海岛渔村到边关口岸,一场以低空为载体的经济变革正席卷浙江全域。2025年4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与财政厅联合公布11个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以低空为纽带,在重塑传统产业、惠及民生工程、升级文旅体验、开辟经济蓝海四大领域实现突破,打造低空领域的“浙江样板”。
重塑传统产业:技术赋能破痛点,场景适配促升级
低空经济正为农业、物流、制造业等产业注入“立体基因”,通过“设备+服务+数据”的创新模式,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升级。
在农业领域,浙江借助低空技术突破地形限制,让高山农业、海洋养殖焕发新活力。青田县阜山乡雾耕基地用无人机运输种植立柱,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打理的112亩基地,如今仅需15人便可高效管理,亩均盈利较传统模式增长10倍,解决了高山农业“空间有限、人力成本高”的难题。这些实践的核心,在于根据不同农业场景定制无人机功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特色农业”方案。
物流行业聚焦海岛、山区物流“慢、难、贵”的痛点,通过织密低空运输网络、创新运营模式,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舟山开通普陀本岛至六横、本岛至东极等常态化航线,2024年累计飞行382架次,海鲜、药品等物资运输时间直接压缩50%;台州椒江首条陆岛联运无人机物流航线投入运营后,大陈岛的新鲜大黄鱼仅需25分钟就能抵达台州湾新区。“空地协同”模式的落地打破了“单一运输工具”的传统思维,构建起“低空+地面”的立体物流网络,依托本地化数据平台实现高效调度。
制造业则凭借产业链协同,实现跨界融合升级。德清聚焦“低空智造”赛道,已集聚15家制造及测试企业,省涡轮院100千瓦级航空混合增程器即将落地投产,星耀航空500架无人直升机制造基地建设正加速推进。德清立足本地产业基础,通过“补链强链”形成低空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这也印证了“低空制造”需与区域现有产业深度结合,避免盲目布局的发展逻辑。
惠及民生工程:需求导向优服务,安全保障筑底线
在民生领域,浙江低空经济始终以群众实际需求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既提升服务效能,又守住安全底线,让低空技术真正惠及百姓生活。
医疗领域的低空应用,为“医疗普惠”按下“加速键”。余杭开通32条医疗低空运输航线,覆盖65家医疗机构,其中滨江区浙江省血液中心至余杭二院的50公里航线,是全国最长无人机急救送血专用航线,较地面交通节省50%以上时间;舟山突破海域运输限制,开通全省首条跨海无人机血液应急保障航线,有效破解大雾、台风等恶劣天气下的医疗物资运输难题。医疗低空应用精准把握“医疗时效”痛点,通过“固定航线+应急调度”模式和无人机与医疗机构的实时对接系统,确保物资运输精准、安全。
城市与乡村治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低空技术与大数据、AI的深度融合。鄞州咸祥镇部署16条无人机巡飞航线,在禁渔期启用红外设备开展夜间巡逻,其搭建的“低空政务AI大脑”能识别38个细分治理场景,自今年4月底投入以来已累计预警各类问题225起。青田温溪镇建成3个无人机智能基站,将乡村公路巡检时间从1天缩至2小时,有效覆盖了人工巡检的盲区。基层治理以“科技+人力”为支撑,通过针对不同治理场景定制低空技术应用方案来实现高效管理。
应急保障能力增强,需“硬件补位”与“制度完善”双管齐下。文成在百丈漈设应急救援直升机备勤点,引入H225重型直升机填补浙南空白;泰顺围绕防汛防台需求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制定“10分钟响应、30分钟处置”的标准化流程,两地还同步建立无人机“云值守”机制,确保应急响应“不缺位”。实践证明,应急领域的低空应用要通过完善空域监管、响应流程等制度守住安全底线,是应急保障场景可复制推广的关键所在。
升级文旅产业:资源融合创特色,体验创新引消费
浙江将低空经济与“诗画江南”的优质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观光到体验”“从单点到联动”的跨越式升级,打造出一批极具吸引力的消费新亮点。
“空中看景”成为文旅消费新热潮。在横店影视城,2025年“五一”明清宫苑直升机游览项目吸引近千名游客;舟山嵊泗开通环岛低空旅游航线,游客空中俯瞰基湖沙滩、六井潭景区,还能搭乘上海临港至嵊泗的“两天一夜”低空文旅航班。绍兴越城在鲁迅故里、沈园等景区部署无人机“空中巡逻队”。各地深入挖掘属地文旅特色,通过低空经济提升旅游品质,实现空中游览与景区主题的深度融合。
小众体验与文化传承的结合,让浙江低空文旅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东阳横店依托影视产业优势,推出空中摄影、空中婚礼等定制化服务,并打造全国知名的跳伞基地;青田章旦乡开通直升机观光航线,将星空庄园打造为“农业观光+飞行体验”综合体,让游客在感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低空飞行的乐趣。各地通过“低空+文化”的创新路径,打造特色体验项目,为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开辟经济新蓝海:政策基建强支撑,协同创新激动能
浙江低空经济正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迈进,通过构建“政策+产业+人才”的全链条生态,激活区域增长新动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蓝海。
只有政策与基础设施先行,才能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11个“先飞区”均出台专项发展方案:余杭发布全国首个区级“空地一体经济”政策,目标2027年集聚150家企业、实现300亿元产业规模;开化制定《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计划建成45个起降设施、开通6条航线。在基础设施方面,德清莫干山机场推进跑道延长工程,安吉寰羽飞行营地建成标准化起降场……这些专项政策及基础建设确保了规划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为企业提供稳定发展环境。
产业协同与跨域合作,释放低空经济聚合效应。文成与泰顺形成“应用+制造”的互补格局,文成聚焦低空应用场景,建设浙南最大eVTOL中心,泰顺则依托通用机场布局低空制造;德清与安吉联动发展“智造+文旅”,通过文旅体验激发低空装备需求,形成“文旅体验种草—装备需求增长”良性循环。跨省协作更具突破:舟山打造“沪浙联动”低空旅游圈,开化联合江西上饶、安徽黄山构建跨省生态保护网,文成、泰顺与福建福鼎组建闽浙低空经济协作区,开通3条跨省航线。各市打破“产业孤岛”与“行政壁垒”,低空经济从“单打独斗”逐渐转向“协同发展”。
人才与技术创新,为低空经济注入持续动力。浙江多地布局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青田建成丽水首个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基地,计划三年内培养千名飞手;东阳与院校合作打造国家级无人机产教融合集聚区;文成与亿航智能设立飞手培训中心,计划每年培养100名持证飞手。这些举措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双支撑。
以“立体思维”重构区域发展逻辑,浙江低空经济正以“场景为王、生态为基、安全为要”的发展路径,在传统产业升级、民生服务优化、文旅消费创新、经济蓝海开拓中持续突破。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落地、产业链条完善、跨域协同深化,浙江低空经济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并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低空经济激活古都发展新动能
今年7月,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西安峰会暨西部低空经济产业链博...(940 )人阅读时间:2025-10-21浙江低空经济“先飞”领航: 绘就立体发展新图景 激活区域增长
从深山农田到城市商圈,从海岛渔村到边关口岸,一场以低空为载体...(522 )人阅读时间:2025-10-20夯实基础才能让低空经济“飞得更高”——访四川天府新区未来低空
物流无人机穿梭于城市天际,应急救援体系编织生命网络,农业植保...(744 )人阅读时间:2025-10-16振翅万亿新蓝海 400余家上市公司角逐低空经济赛道
来源:览富财经网随着滴滴的正式入局,低空经济再度引爆市场。企...(727 )人阅读时间:2025-10-14低空经济报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经济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3025135号